为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8月12日下午,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广州社联)组织会员单位赴广州市南粤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参访交流,开展2021年第二期(总第25期)“航标计划”参访活动。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钟庆华,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团副团长张乐平,广州社联副秘书长、党委副书记孟昕,会员部部长助理黄心欣以及23名会员单位代表参加活动。参访一行受到研究院理事长李珲婕及其同事们的热情接待。

李珲婕理事长首先对参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带领大家参观了以高规格标准打造的气象卫星地面站成果转化基地-广州南粤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后期也将联动周边打造的以航空航天为主题的万户山科普小镇。耸立在室外几个大的接收天线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下属的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原来,这里,同时也是广东省遥感卫星中心。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接收整个太阳同步轨道和静止轨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信号。相较于我国其他三个气象卫星地面站,广州也是一个拥有航天成果产业转化基地的站点,具有完善的周边基础配套设施,能够辐射带动下游产业发展。据了解,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1月,是全国首家综合性、创新性、示范性的航空航天科教创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坚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途径创新”的理念,培育航空航天科教优质成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现在,研究院已建设完成高标准航天北斗科普馆、无人机航空体验馆,沉浸式ARVR体验中心、科技课室等功能室,可同时容纳1200名以上的青少年开展航空航天科技研学活动。

随后,参访一行跟随讲解员参观了航天北斗科普馆。馆内陈列了航天各系统模型,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不同类型的火箭到北斗卫星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地不懈努力下茁壮发展,乃至世界领先的壮丽画卷。在沉浸式ARVR体验中心,参访一行还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戴上VR设备,通过先进的VR技术,“坐上”了“华夏方舟”火箭,冲破现实界限,模拟了一把航天员从发射升空到漫步月球,完成科考任务再回到地球的全过程。逼真的体验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科技创造的伟大力量和遨游太空的神奇!

研究院还特意邀请了我国知名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为本次活动作“中国梦·航天梦”科普讲座。何质彬院士今年已经83岁高龄,是我国知名的航天专家,曾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在航天科技相关领域取得卓著成绩,退休后发起并主持了海南航天发射中心项目,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50多年,是中国航天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老人深情地说:“我这一辈子有三个梦:在北京时的‘两弹一星’梦、到海南的航天强国梦、回广东后的智慧航天梦,现在前两个梦基本实现了,我现在希望完成最后一个梦想,想要尽自己最后的余力,填补广东航空航天产业的空白。”何质彬院士的精彩讲述,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航天人在面对物资匮乏、技术落后、西方打压等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奋发图强、勇于探索、为国尽责,不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走向世界前列,取得伟大成就的航天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革故鼎新、锲而不舍、勇担重任的精神令人钦佩,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令人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社会组织领域的平凡工作者,只要我们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也一样可以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扬帆启航,逐梦九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和发扬航天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本领,开拓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扛起担当、作出贡献。